關於李梓敬

誰是李梓敬?5 月 21, 2023

「全程高能,輾壓造謠廣播公司」
— 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簡短介紹:

李梓敬(英語:Dominic Lee Tsz-king,1984年1月22日—),新民黨中央委員,公民力量成員,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政協,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北)。曾任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民選區議員,職業為公司董事。

詳盡介紹:

李梓敬(英語:Dominic Lee Tsz-king,1984年1月22日-),是新民黨中央委員,公民力量成員,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政協,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北)。曾任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民選區議員,職業為公司董事。

李梓敬曾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和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在美國萊斯大學完成經濟學學士學位,在香港城市大學完成法律博士 (J.D.) 。他在大學時期已經開始創業,設立網上平台買賣教科書,並在畢業前將企業賣給雷曼兄弟前高層。之後,他再次建立不同的網絡銷售平台,售賣廚具、寵物產品、嬰兒產品等等。在2011年,他加入家族電子零件生意,負責網上銷售和網絡營銷。

政治方面,李梓敬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學習參與政治方面的活動,曾為美國眾議員當見習生並參與美國總統選舉的工作。回到香港後,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李梓敬在所居住的又一村選區參選,得2277票大比數擊敗對手,當選深水埗區議員。
2020年,李梓敬加入了公民力量和新民黨,報名參選當年原定的立法會選舉,爭取新界東的議席。不過由於疫情的關係,特區政府宣布,將選舉押後一年。2021年8月,在2021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中,李梓敬參選爭取第三界別基層社團界別的議席,最終成功當選。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李梓敬參選新界東北,最終以61,245票當選立法會議員。

李梓敬善于運用社交媒體,與市民溝通。2019 區議會連任失敗之後,他有感在選舉期間飽受網上抹黑影響極深。因此,他便聯同一班立志服務社會和市民的建制派年輕人創立KOL100計劃,在YouTube拍片發聲,並取得超過30萬訂閱。作為KOL100計劃的發起人,李梓敬希望通過網絡平台傳播正面信息和觀點,打造一個建制派的聲音陣地。他認為,在2019開始的兩年社會動蕩中,黃媒和網紅佔據了輿論優勢,並對建制派進行了不公正和不客觀的報道和評論。他希望能夠改變這種局面,並讓更多市民了解建制派的理念和工作。

除了拍攝視頻之外,李梓敬也積極參與國際輿論和外交工作。曾代表香港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並接受外媒,包括BBC《HARDtalk》節目訪問,就香港的情況發表演講和回答問題。他認為,在國際舞台上,西方政客和媒體有很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並試圖抹黑中國和香港政府,並推動對中國實施制裁和干預措施。他希望能夠用事實和理性,來反駁這些不實和偏見的言論,並展示一個真實、多元、包容、進步的國家及香港形象。

12/03/2025

阿里巴巴 Qwen QwQ-32B:強化學習規模化的突破

阿里巴巴 Qwen 團隊近日發佈 QwQ-32B,這是一款擁有 320 億參數的人工智慧(AI)模型,其表現堪比規模更大的 DeepSeek-R1,展現了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在基礎模型上的潛力。 技術突破與性能表現 QwQ-32B 成功整合了智能代理(Agent)能力,使其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使用工具並根據環境回饋調整推理。阿里巴巴團隊指出,相較於傳統的預訓練與後訓練方法,擴展 RL 可以顯著提升模型的推理能力。 在多項基準測試(AIME24、LiveCodeBench、LiveBench、IFEval 和 BFCL)中,QwQ-32B 的表現接近 DeepSeek-R1(擁有 6710 億參數,其中 37 億參數被啟用),證明了 RL 在縮小模型規模與性能之間差距的潛力。例如: AIME24 測試:QwQ-32B 獲得 79.5 分,接近 DeepSeek-R1 的 79.8 分,顯著領先 OpenAI o1-mini(63.6 分)。 LiveCodeBench 測試:QwQ-32B 取得 63.4 分,僅略遜於 DeepSeek-R1 的 65.9 分,但顯著超越其他對手。 其他測試中,QwQ-32B 亦展現卓越的數學推理、程式編碼與通用問題解決能力。 強化學習的多階段實施 Qwen 團隊採用了冷啟動(Cold-Start)檢查點與多階段 RL 訓練策略。第一階段專注於數學與編碼任務,透過準確性驗證器與程式執行伺服器提升性能。第二階段則擴展至通用能力,結合基於規則的驗證與獎勵模型,在不影響數學與編碼表現的前提下,增強指令理解與智能代理能力。 開源與未來發展 QwQ-32B 以 Apache 2.0 授權開源,可透過 Hugging Face 與 ModelScope 取得,並可在 Qwen Chat 上使用。阿里巴巴計劃持續推進 RL 在長期推理(Long-Horizon Reasoning)中的應用,朝向通用人工智慧(AGI)邁進。
05/03/2025

Opera 推出內建 AI 瀏覽器助手

Opera 近日推出了「Browser Operator」,這是一款內建於瀏覽器內的原生 AI 助手,旨在直接於瀏覽器環境內執行各類網絡任務,而無需依賴額外的工具或外部雲端運算。 與傳統 AI 輔助工具不同,「Browser Operator」並非獨立應用程式,而是 Opera 瀏覽器的延伸功能,能夠協助用戶自動化處理繁瑣任務,例如填寫網上表單、購物流程以及網頁內容整理等。 本地運算保護隱私,提升效率 與其他依賴雲端運算的 AI 工具不同,「Browser Operator」的所有運算皆在本地裝置內完成,無需將用戶的敏感數據傳送至第三方伺服器,確保更高的隱私保護。此外,該 AI 助手利用 Opera 自家的 AI Composer Engine,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解讀用戶指令,並直接於瀏覽器內執行相應動作。 當「Browser Operator」遭遇涉及高度敏感資訊(如付款詳細資料輸入或訂單確認)時,系統會暫停操作並請求用戶確認,確保使用者擁有絕對的掌控權。此外,用戶可以隨時介入、修正錯誤或撤銷已執行的操作,確保使用體驗的靈活性與可靠性。 核心優勢:隱私、效能與精準度 Opera 的「Browser Operator」相較於競爭對手,具備三大優勢: 更快的任務執行速度:不依賴螢幕截圖與視覺分析,而是直接讀取網頁的 Document Object Model (DOM) 樹狀結構,省去額外的計算負擔,提升處理效率。 更高的隱私保護:所有操作均在瀏覽器內部進行,無需上傳個人數據至外部伺服器,確保用戶的登入資訊、瀏覽記錄及其他敏感數據不會外洩。 更強的網頁互動能力:AI 可直接與隱藏於視圖之外的元素(如彈出式視窗、驗證對話框等)互動,確保操作流暢無阻。 Opera 透過這項創新技術,將瀏覽器從單純的資訊存取工具,轉變為能夠主動提升生產力的智能助手,為用戶帶來更高效、安全與便捷的網絡體驗。
19/02/2025

DeepSeek AI顛覆中國交通業,電動車與電動滑板車全面升級

DeepSeek的人工智慧(AI)技術正在快速滲透中國交通運輸領域,從最初的電動汽車(EV)製造商,擴展至電動滑板車(e-scooter)產業,各大企業紛紛導入該技術,以提升產品競爭力。 AI驅動電動車行業變革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過去兩週內,已有超過12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宣布將DeepSeek的AI技術整合至其車輛當中。其中包括比亞迪(BYD)、吉利(Geely)、長城(Great Wall Motor)、奇瑞(Chery Automobile)及上汽(SAIC Motor)等傳統車企,以及零跑(Leapmotor)等新興品牌。 比亞迪計劃將DeepSeek技術應用於其「玄機」車載軟體平台,使旗下接近所有車型具備基本的自動駕駛功能,且不影響售價。例如,售價僅69,800元人民幣(約9,575美元)的「海鷗」掀背車,未來亦將具備AI駕駛能力。 電動滑板車企業積極跟進 在電動滑板車領域,九號公司(Ninebot,獲小米支持)與牛電科技(Niu Technologies,納斯達克上市)已紛紛採納DeepSeek技術。九號公司表示將「深度整合」AI,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提供AI內容創建、數據分析、個人化推薦及智慧服務等功能。牛電科技則已自2月9日起導入DeepSeek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提升騎乘安全、語音交互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全球最大電動二輪車製造商雅迪(Yadea)亦於近日宣布,將DeepSeek技術整合至其生態系統。 中國電動二輪車出口增長迅猛 DeepSeek AI的快速普及,反映了業界對該技術的高度需求。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電動二輪車出口總值達58.2億美元,年增27.6%,出口量更增長47%至2,213萬輛。 IDC研究機構指出,DeepSeek的開源AI技術(DeepSeek-V3與DeepSeek-R1),因其低成本與高效能特性,促使開發者藉由GitHub等平台進行優化與安全測試,從而建立協作創新生態系統。 預計至2025年,中國約1,500萬輛汽車(佔全國銷量的三分之二)將配備初步自動駕駛系統,顯示AI技術對交通行業的深遠影響。
21/01/2025

中美人工智慧芯片競賽:寒武紀(Cambricon)首次實現盈利

中國芯片設計企業寒武紀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於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季度盈利,標誌著中美人工智慧(AI)芯片競賽進入新階段。在美國加強對中國先進半導體技術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寒武紀的成功顯得尤為重要。這家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經歷多年虧損,終於轉型為中國最具價值的AI公司之一,目前市值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約41億美元)。 儘管與美國芯片巨頭NVIDIA的3萬億美元市值相比仍有差距,寒武紀的成就顯示出中國在本土開發高端AI芯片方面的能力正在提升。寒武紀的股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大幅上漲,2024年全年增長超過470%,從每股120.80元飆升至695.96元。 技術層面上,寒武紀的7納米AI芯片及其旗艦產品寒武紀-1A處理器,已在國內市場,特別是華為等技術巨頭的產品中獲得了廣泛應用。根據預測,中國AI半導體市場到2025年將達到1780億元人民幣,寒武紀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增長潛力吸引了更多資金注入。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寒武紀需要縮小與國際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同時保持增長勢頭。在政府支持政策和國內需求增長的有利環境下,公司有望繼續發展。此外,中國其他科技公司,如字節跳動(ByteDance),也在加大對本地計算基礎設施的投資,表明國內市場機會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