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加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Meta正面臨由作家Richard Kadrey等人提出的訴訟,指控其在開發AI模型時非法使用受版權保護的資料。原告聲稱,Meta系統性地透過torrent技術下載並移除版權管理信息(CMI),使用了包括LibGen(一個知名盜版資料庫)在內的數據集。
法庭文件顯示,Meta內部高層,包括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曾批准使用這些被認定為盜版的數據集。Meta內部文件指出,LibGen被明確標註為“盜版數據集”,但相關討論仍傾向於繼續使用。此外,Meta工程師設計了程式,刻意移除版權信息以便訓練其Llama AI模型。
該案件進一步提出兩項主要法律訴求:違反《數字千年版權法案》(DMCA)及《加州綜合數據訪問與欺詐法》(CDAFA)。這些指控認為Meta的行為不僅侵犯了版權,也破壞了數據訪問的合法性。Zuckerberg本人在2024年12月的證詞中承認,這些行為“似乎是錯誤的”,但未對AI訓練行為提供具體回應。
此案凸顯了版權法與AI開發之間的矛盾,並可能為美國及全球AI相關法律的發展樹立先例。隨著生成式AI技術引發對版權保護的廣泛關注,此案的裁決將對行業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X(原Twitter)正測試在應用程式底部功能欄中新增一個專屬的影片按鈕,用戶可一鍵進入沉浸式影片瀏覽介面。這項功能的原型由應用研究者 @p4mui 發現,顯示底部功能欄將進行改版,新增一個AI聊天機器人「Grok」的按鈕及全螢幕影片連結。
作為一個致力於成為「以影片為主」的平台,X計劃通過更直接的影片瀏覽選項提升用戶體驗,同時支持其不斷擴展的原創影片內容策略,並促進廣告投放。然而,這並非X首次嘗試調整底部功能欄,早在去年1月就曾進行原型測試,但當時尚未加入Grok按鈕。
新版本將取代原有的「群組」按鈕,功能欄從五個選項擴展至六個。這一改動在用戶界面設計上具有爭議,因為過去Twitter管理層對於增加功能按鈕持謹慎態度,擔心影響用戶體驗。儘管如此,隨著X報告稱其應用內影片觀看量同比增長40%,更直接的影片入口成為合理的進一步發展。
不過,也有可能此功能僅針對X Premium用戶推出,限制了普及範圍。無論如何,這顯示出X對影片內容的重視,品牌應將此納入其內容規劃。
OpenAI最近向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提供了100萬美元的資助,支持其探索人工智能(AI)如何預測人類的道德判斷。這項研究由杜克大學的「道德態度與決策實驗室」(Moral Attitudes and Decisions Lab, MADLAB)負責,主要研究如何打造一個能指導道德決策的「道德GPS」。該計劃結合計算機科學、哲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旨在理解道德態度與決策的形成過程,以及AI在其中的潛在角色。
AI在道德中的角色
MADLAB的研究聚焦於AI如何預測或影響道德判斷。例如,AI可用於處理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兩難問題或提供商業道德實踐的指導。然而,這也引發了關鍵問題:誰來決定這些工具的道德框架?AI是否能被信任來做出具有倫理影響的決策?
OpenAI的願景
資助的目的是開發能預測人類道德判斷的算法,尤其是在醫療、法律與商業等涉及複雜倫理權衡的領域。然而,目前的AI技術仍難以理解道德中的情感與文化細微差異。儘管AI在模式識別方面表現卓越,但缺乏進行道德推理所需的深層理解。
挑戰與機遇
將道德融入AI是一項艱鉅挑戰,因為道德並非普世標準,而是受到文化、個人與社會價值的影響。此外,若缺乏透明度與問責機制,可能會導致偏見的延續或技術被濫用。OpenAI對杜克大學研究的支持,是理解AI在倫理決策中作用的重要一步,但仍需開發者與政策制定者密切合作,確保AI工具符合社會價值觀,並強調公平與包容性,同時處理偏見與意外後果。
TikTok 在挑戰美國政府「強制出售法案」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個重要進展。最高法院日前同意審理 TikTok 的上訴案,該案件旨在反對要求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 (ByteDance) 出售其美國業務的法案。這項法案以國家安全為由,聲稱應防止外國對手(如中國政府)利用該應用程式操控美國公民或收集敏感數據。
此前,華盛頓特區聯邦上訴法院已駁回 TikTok 的主張,認為該法案並未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因為國家安全優先於言論自由的考量。儘管如此,最高法院決定審理此案,並要求雙方針對「《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式法案》是否在本案中違憲」展開辯論。
TikTok 的論點集中於該法律本身的合憲性,而非直接否認政府針對國家安全威脅的指控。然而,這場法律挑戰非常艱難,因為許多關鍵證據因涉及國家機密而未公開,TikTok 無法針對這些指控提供辯護。
該法案要求 TikTok 必須在 2024 年 1 月 19 日之前完成出售,否則將面臨在美國市場下架的風險。TikTok 認為,此舉實質上等同於封禁,因為其技術架構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分拆或出售。雖然 TikTok 仍有可能通過與美國企業(如 2020 年曾提出收購的 Oracle 和 Walmart)達成交易來避免封禁,但這需要中國政府的批准,而該批准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雖然當選總統特朗普曾在競選期間表示會「拯救 TikTok」,但他最近對是否能夠阻止該法案的實施表現得不那麼自信。TikTok 的最後一次聽證會定於 2024 年 1 月 10 日舉行,這或將是其避免在美國市場消失的最後機會。
為了滿足企業對生成式AI技術日益增長的需求,Google於其雲端平台Vertex AI上推出了兩款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模型——Veo和Imagen 3。根據Google Cloud的數據,86%的企業在生產環境中使用生成式AI後,實現了收入增長,平均增幅達6%。這一趨勢促使Google加速創新,推出了這兩款新模型。
Veo:生成高品質影片的新工具
Veo目前已在Vertex AI的私人預覽版中推出,標誌著Google成為首家提供從圖像轉為影片模型的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該技術使企業能夠通過簡單的文字或圖像提示生成高品質影片,有望徹底改變影像製作流程,適用於多個行業。
Imagen 3:提升圖像生成的真實感
Imagen 3計劃於下週向所有Vertex AI用戶開放。該模型顯著提升了圖像生成的細節、光影效果及雜訊處理,並為企業提供包括進階編輯功能和品牌定制化選項在內的新特性。
應用案例
多間知名企業已開始將這些技術整合至其業務中。例如,Mondelez International(奧利奧和吉百利的母公司)利用Imagen 3加速全球品牌的行銷內容創作,顯著提升創意質量,同時減少了上市時間與成本。
此外,Quora的知識共享平台Poe已整合Veo和Imagen模型,讓用戶能以生成式AI創作高品質影片及圖像。
安全性與數據保障
為應對AI生成內容的安全性挑戰,Google採取了多重措施,包括:
- 數位浮水印:使用Google DeepMind的SynthID技術標記生成內容。
- 內建安全過濾器:防止生成有害內容。
- 嚴格的數據治理政策:確保用戶數據保護。
- 首創的版權保障:為生成式AI服務提供法律保障。
這些創新技術展示了Google在企業AI領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也表明生成式AI正逐步進入更高級、整合性更強的商業應用場景。
阿里雲(Alibaba Cloud)在2024年合作夥伴峰會上推出了全新的「合作夥伴熱帶雨林計劃」(Partner Rainforest Plan),旨在加強其全球AI合作夥伴生態系統,鞏固其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主要舉措包括:
- AI合作夥伴加速計劃
阿里雲計劃至2025年與50家AI技術供應商及50家渠道合作夥伴建立合作。技術夥伴將獲得增強的技術支持、拓展的分銷渠道及專屬AI諮詢服務;而渠道合作夥伴則可享受更多AI相關項目的財務激勵。 - 服務夥伴計劃升級
阿里雲推出「服務夥伴計劃升級版」,通過AI技能培訓提升現有合作夥伴能力,並吸納新夥伴。該計劃包括與服務夥伴共同開發「托管大型語言模型服務」(Managed Large Language Model Services),充分利用阿里雲的生成式AI技術。 - 全球戰略合作延伸
阿里雲承諾與現有的50家全球標準服務夥伴中的18家,包括德勤(Deloitte)、埃森哲(Accenture)和Cognizant Worldwide,深化戰略合作。 - 地區合作布局
印尼:與印尼電信(Telkom Indonesia)合作,提供AI支持的雲解決方案,並培養數字人才。
日本:與Securai合作,將阿里雲的Zstack服務本地化。
泰國:與Yell Group簽署諒解備忘錄,以應對創意媒體行業對生成式AI日益增長的需求。
此外,阿里雲還推出「協同激勵計劃」(Synergistic Incentive Programme),促進技術和渠道合作夥伴間的協作,並進一步拓展其全球約12,000家合作夥伴的網絡,例如Salesforce、Fortinet、IBM和Neo4j等知名企業。
阿里雲國際業務總裁Selina Yuan表示:「我們致力於支持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把握AI時代的機遇,滿足全球客戶多樣化的業務需求。」
1. 生成式AI的應用將繼續擴大,但影響有限
生成式AI雖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術趨勢,但其在社交媒體上的應用將聚焦於創建內容、提高廣告效果及個人化體驗。然而,目前的AI技術仍遠未達到自我思考的水平,因此影響可能不如預期深遠。例如,Meta(Facebook母公司)將繼續推動AI工具,但過多的電腦生成內容可能會削弱平台的社交屬性與真實感。
2. Meta將加速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整合
Meta計劃在2025年推動AR眼鏡和VR技術,並逐步將其融入Facebook與Instagram等平台。例如,AR試穿功能、家具擺放模擬等將成為未來趨勢。同時,Meta將推動虛擬化身(avatars)的應用,讓用戶更容易在數位空間中互動,為元宇宙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3. Instagram將專注於生成式AI增強濾鏡
Instagram會利用生成式AI技術,加強影像與影片的濾鏡功能,讓用戶能對自身內容進行更多個性化改造,而非單純創建與用戶無關的AI圖像。此外,Instagram將進一步整合Meta的Ray-Ban智能眼鏡,用於即時直播與AR互動,提升平台的沉浸式體驗。
4. TikTok將深化電商與購物功能
TikTok將加強應用內購物功能,向用戶推廣直播購物和AI虛擬主播(virtual AI hosts)。此外,TikTok可能會在平台內引入「迷你程式」(Mini Programs),如票務、外賣等功能,讓應用成為一體化的生活服務平台,效仿其中國版應用抖音的成功模式。
5. YouTube與短視頻競爭持續升級
隨著短視頻的持續流行,YouTube將繼續與TikTok及Instagram Reels競爭,並可能強化短視頻內容的盈利模式。同時,YouTube將進一步利用AI技術來優化內容推薦,提升用戶觀看體驗。
6. Snapchat專注於線下連結與AR體驗
Snapchat將加強用戶之間的線下互動,例如透過Snap Map展示朋友去過的地點或參加的活動。此外,Snapchat將持續開發創新的AR濾鏡和工具,並可能放棄其AR眼鏡項目,專注於軟體創新與合作機會。
7. LinkedIn將減少對生成式AI的依賴,強調真實內容
LinkedIn雖然推出了多項AI功能(如職位申請建議與內容創建工具),但過度依賴AI可能削弱平台的專業性。2025年,LinkedIn預計將重新聚焦於真實的職業技能展示,同時利用AI幫助用戶規劃更具針對性的職業發展路徑。
8. Pinterest將進一步強化AI搜尋與產品展示
Pinterest將推出更多AI工具,例如根據用戶體型或需求推薦產品的濾鏡。此外,Pinterest可能會加強AR試穿功能,讓用戶能模擬佩戴首飾、服裝或家具擺放效果,進一步提升購物體驗。
9. Threads將放寬政治內容限制
Meta旗下的Threads平台作為實時熱門話題討論的工具,未來可能逐步解除對政治內容的限制,特別是在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後,這將增強平台的話題性與吸引力。
10. 廣告將全面向AI自動化靠攏
各大平台(如Meta和Google)正在推動廣告的AI自動化,通過Advantage+等工具提升廣告表現。這些工具能利用生成式AI調整廣告的創意、目標受眾與預算配置,讓廣告主以更低成本實現更高的回報。
OpenAI 正在採用創新的「紅隊測試」(Red Teaming)方法來加強人工智能(AI)的安全性。這種方法透過人類專家與 AI 系統的合作,系統化地揭示潛在的風險與漏洞。過去,OpenAI 主要依靠人工測試,例如在 2022 年針對 DALL·E 2 進行的風險評估。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OpenAI 現在整合了自動化與混合方法,進一步擴展與優化測試範疇。
官方表示,自動化方法能更高效地識別模式與錯誤,並訓練模型變得更安全。為此,OpenAI 公佈了兩份重要文件:一份白皮書闡述如何與外部專家合作進行紅隊測試,另一份研究則介紹了一種新穎的自動化紅隊測試方法。此方法結合多步強化學習與多樣化的獎勵機制,提升了測試策略的多樣性與效果。
紅隊測試的核心包括四步驟:
- 組建多元化團隊: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如自然科學、網絡安全、區域政治),以確保評估的全面性。
- 模型版本的適時訪問:針對不同階段的模型進行測試,發現早期風險與改進計劃的空隙。
- 清晰的指導與文檔:提供詳細的測試指引與記錄框架,確保測試過程有序進行。
- 數據合成與評估:測試後的數據分析能用於改進模型行為,並形成未來的安全評估基準。
此外,OpenAI 的自動化紅隊測試方法能生成大量場景,例如「違法建議」,有效補充人類測試的不足。然而,紅隊測試也存在限制,包括僅能捕捉特定時期的風險,且可能無意中暴露敏感漏洞。因此,OpenAI 強調需要負責的披露機制及更廣泛的公眾參與,以確保 AI 技術與社會價值一致。
OpenAI 正面臨其最新人工智能(AI)模型「Orion」回報遞減的挑戰,這款模型的性能提升較之前的進步幅度有所減少。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Orion 在完成訓練的 20% 時,已達到 GPT-4 的性能水平。然而,從 GPT-4 過渡到備受期待的 GPT-5 的質量提升,未如 GPT-3 升級至 GPT-4 時那樣顯著。
OpenAI 的部分研究人員表示,Orion 雖然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表現優越,但在程式編碼等任務上,並未明顯超越其前代模型。這一現象反映了 AI 訓練的初期階段通常能帶來最大幅度的改善,而隨後的階段則往往會呈現回報遞減的現象。因此,即便剩餘的 80% 訓練完成,也不太可能達到與過去相同的突破性進展。
這個情況正值 OpenAI 面臨重大挑戰之際。該公司最近完成了一輪融資,籌得 66 億美元,這使得投資者對其期望大幅提高。然而,AI 開發中傳統的擴展方法正變得越來越困難,技術挑戰也在加劇。如果新模型未能達到預期,OpenAI 可能在未來的融資中難以吸引同樣高的投資興趣。
此外,AI 領域正面臨高質量訓練數據日益稀缺的問題。根據一篇於 2024 年 6 月發表的研究報告,AI 公司可能會在 2026 到 2032 年之間耗盡可用的公開人類生成文本數據。業界人士指出,開發者已經「充分榨取」了這些數據,未來的 AI 發展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為應對這些問題,OpenAI 正在重新思考其 AI 發展策略,並逐步將重心轉向模型初步訓練後的改進,以突破傳統的擴展法則。然而,該公司近期的多名高層人員離職,將進一步增加其發展的不確定性。
隨著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將重返白宮,社交媒體平台將面臨何種影響成為關注的焦點。根據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的言論,各大平台可能會在未來四年內經歷不同的挑戰與機遇。
Meta
特朗普與Meta(前稱Facebook)的關係複雜。他曾在過去花費數百萬美元投放Facebook廣告推廣競選活動,但也指責該平台審查其內容並限制其影響力。川普曾多次警告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不要干涉2024年的選舉,甚至威脅將其終身監禁。儘管Meta試圖遠離政治內容以避免爭議,但川普對該公司的不滿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不過,川普推動美國人工智慧(AI)創新,並計劃取消拜登政府的AI監管行政命令,這或許將使Meta受益,特別是在AI技術的應用方面。
X(Twitter)
X(前稱Twitter)可能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最大受益者。平台所有者馬斯克(Elon Musk)在協助川普競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利用平台推廣關鍵信息。川普在勝選演講中稱讚馬斯克為「超級天才」,並在共和黨中崛起。兩者的合作關係可能會帶來更多廣告商的支持,甚至可能將X轉變為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廣告平台。儘管兩人的合作可能面臨挑戰,但目前X似乎迎來了新的機會。
TikTok
特朗普曾於2020年提議禁止TikTok,但如今他承諾拯救該應用,避免其被美國禁止。然而,儘管特朗普有意推動TikTok的存續,拜登政府已簽署法案,要求TikTok出售其美國業務。因此,特朗普在此問題上的行動空間有限,可能無法完全扭轉局勢。
Snapchat與LinkedIn
Snapchat和LinkedIn在川普競選中並未成為焦點,但他的政策可能會間接影響這些平台。特別是,針對AI監管的放鬆可能使LinkedIn受益,因為其母公司微軟(Microsoft)在AI技術上有重大投資。然而,由於Snap的硬件生產依賴中國,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可能會對該平台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
總結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可能對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帶來深遠的影響。Meta和X可能在AI創新和政策放鬆方面受益,而TikTok則面臨持續的生存挑戰。香港特區政府可關注美國在AI和科技監管方面的動向,推動本地科技創新,並與國際平台合作,加強數字經濟的發展。